※時間:6/11星期日(第2天)


※參訪行程:莫斯科SVO機場-塞爾吉耶夫(札格爾斯克) 


遊覽車開往金環途中,帶著貴族冷傲氣質的Marina,用國語盡責地講解俄羅斯的種種現況及金環相關的歷史文化,從頭至尾沒見她喝過一口水。 


金環(Golden Ring)是由莫斯科市的東北方,位居伏爾加河和克裏亞濟馬河流域的9個城市連結莫斯科,形成向東北傾斜的環狀連結,這9個城市分別為塞爾吉耶夫(Sergiyev Posad)、札列斯基(Pereslavl-Zalessky)、羅斯托夫(Rostov)、雅羅斯拉夫(Yaroslavl)、科斯特若馬(Kostroma)、普列斯 (Ples)、伊瓦諾伏(Ivanovo)、弗拉蒂米爾(Vladimir)、蘇茲達爾(Suzdal)。 


11世紀末,俄羅斯的基輔大公國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小公國,各公國建紛紛建造自己的城池、華麗的宮殿及雄偉的教堂,發展經濟及文化,厚植國力。各公國的都城,例如雅羅斯拉夫、羅斯托夫等城鎮,也因而成為俄羅斯文化成長發展的重地。 


這些古城鎮,歷史悠久,屬於俄羅斯最早期的文化聚落,十多個古都、小城完好地保存著中世紀俄羅斯風貌的住宅、教堂及修道院,走過千年的歲月,傳承俄羅斯古老的文化。城鎮裡的宗教建築、壁畫等等,充分展現俄羅斯古文化及藝術的樣貌和風格。 


繼蘇茲達爾公國之後,1157年弗拉蒂米爾大公創建弗拉蒂米爾城,成為俄羅斯東北部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中心,而弗拉蒂米爾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在12-15世紀期間,曾為所有沙皇加冕,記述了俄羅斯最重要的的政治和宗教盛事。 


金環地區保留的諸多文化古蹟,使當地成為俄羅斯現代繪畫藝術的發源地,俄羅斯名畫家列賓曾多次來到伏爾加河邊的小城,尋找繪畫的題材和靈感。曼諾夫宮和特羅伊察教堂的水彩壁畫,也開啟了俄羅斯現代繪畫的新流派。 


上述9個城市中有4處世界文化遺產,分別坐落在塞爾吉耶夫、弗拉蒂米爾、蘇茲達爾及雅羅斯拉夫,受限於時間,我們這次只安排參訪前三個地方。 


塞爾吉耶夫位於莫斯科市區北方71公里,車程約1.5小時,是俄羅斯文化發源地之一,也是俄羅斯東正教的聖地。 


14世紀時俄羅斯大主教駐蹕在塞爾吉耶夫,使此地一躍而為俄羅斯的宗教中心。1845年公路建造完成,1865年火車站建造完成,由於鐵公路交通暢通,也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 


1782年此城的名為波薩德(Posad)1919年改名為塞爾吉耶夫(Sergiyev),是取自東正教聖徒塞爾吉斯之名。1930年蘇聯統治時期曾經改名,採用蘇聯紅軍將領札格爾斯克(Zagorsk)之名,作為城市的名稱。1991年後再度改名為塞爾吉耶夫波薩德 (Sergiyev Posad),簡稱為塞爾吉耶夫。這個城市現在正努力發展輕工業,每年都舉辦全國性的商品交易會。 


塞爾吉耶夫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塞爾吉聖三一大修道院建築遺址群(Architectural Ensemble of the Trinity Sergius Lavra in Sergiev Posad),1993年登錄符合文化遺產標準2項「在某時期或某文化圈中建築、技術、紀念碑類藝術、街區計畫、景觀設計等相關可以表現人類價值之重要交流的傑作。」及第4項「可見證人類歷史重要時代之顯著例子。如某樣式之建築物、建築物群、技術之累聚或景觀等。」的規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資料上記載,這座擁有15世紀到18世紀特有軍事色彩的修道院,是最典型的東正教會大修道院。與克里姆林宮大教堂齊名的拉夫拉主教堂,也就是聖母升天大教堂,裡面有鮑瑞斯戈東諾夫(Boris Godunov)的墳墓。在拉夫拉大教堂衆多的珍貴遺產中,由畫家安德瑞魯布列夫(Andrei Rublev)所繪的壁畫《三聖圖》最為著名。 


聖三一修道院全名為塞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Trinity Sergius Monastery /Troitse
-Sergiyevsky Larva
),位於塞爾吉耶夫山頂上,是16座建於14至18世紀的教堂及鐘塔組成的建築群,面積廣達10多公頃,為俄羅斯東正教的最古老修道院之一。
 


談到東正教的起源,要追溯到4世紀時,因日爾曼民族入侵,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330年遷都君士坦丁堡,成立了君士坦丁堡牧首區(東派教會中心),此後君士坦丁堡牧首區即與羅馬教會(西派教會中心)互爭首席地位,並否認羅馬教皇為普世教會首腦,只視其為西派教會的牧首。 


隨著歲月的流逝,東西兩派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日益尖銳,在6-8世紀期間,對基督教經典的解讀也發展出不同的看法,雙方岐見難以化解,終於在1054年正式分裂。 


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派教會認為自己是保有正統教義的正宗教會,因而自稱為「正教」(Orthodoxy)或是「正統天主教」(Orthodox Catholicism)。又因屬希臘語區,當時宗教儀式使用的語文皆為希臘文,故又稱「希臘正教」(Greek Orthodoxy)。而相對於羅馬公教而言,正教是在位居東方的東羅馬帝國發展起來的,所以稱做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y)。 


10世紀以前,俄羅斯人的主要宗教是本土的多神教,基督教是在988年,才被基輔大公弗拉蒂米爾定為國教的。俄羅斯傳承了來自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之後,一度與多神教並存,經歷了數百年的時間相互融合,成為俄羅斯最主要的宗教。 


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消滅後,俄羅斯、東歐與中歐等地在16世紀初期,便產生了由各國自行掌控的「自主教會」,傳播自認為最符合使徒精神的基督信仰,也就是現代各地所存在的東正教。 


東正教的信徒特別重視對聖母的崇拜,有許多以聖母命名的教會,教堂也紛紛取用聖母塞爾吉耶夫、弗拉蒂米爾、莫斯科、諾夫格若德等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聖母升天教堂。 


隨著東正教傳入俄羅斯的,還有拜占庭的藝術和希臘文化,俄羅斯歷代建造了大批拜占庭風格的教堂,裡面彙集了大量的聖像畫、壁畫、鑲嵌畫和雕塑等珍貴的藝術作品。現代被稱做西瑞爾字母的俄文字母,也是在9世紀時,由希臘傳教士西瑞爾兄弟為了翻譯和編撰宗教文獻,並用以紀錄斯拉夫語而創造出來的。東正教的宗教思想完全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對俄羅斯文化的影響極為深遠。 


1322年,若德尼茲(Radonezh)的貴族之子塞爾吉 (Sergius)與史蒂芬(Stefen)兄弟來到塞爾吉耶夫地區修道,塞爾吉並於1337年在此興建木造的東正教教堂,名之為「聖三位一體教堂」,簡稱「聖三一教堂」。所謂的「聖三位一體是指耶和華、耶穌基督及聖靈,雖然以不同的形體出現,但三位原本為一體 


塞爾吉斯曾在1380年對抗蒙古的Kulikovo戰爭前夕,為頓河的德米萃大公(Dmitry)祈福,並預言俄羅斯將獲得最後的勝利,預言果然成真。他在宗教信仰和政治兩方面,對俄羅斯都有很大的貢獻,普受當時俄羅斯人的尊敬,於1422年逝世時,被東正教追封為聖人。 


蒙古人在14世紀入侵俄羅斯時,燒毀了塞爾吉斯創建的聖三一教堂,1411年塞爾吉耶夫附近地區的俄羅斯公國聯手打敗蒙古人,重建教堂,成為各公國的皇親貴族聚集禮拜的場所,也是各公國商議重要決策的處所,為了方便各公國的領袖出入,從莫斯科的和平大街開鑿道路直達教堂,沿途有5座行宮,供各公國的大公住宿休息。15世紀時,東正教大主教常駐蹕在聖三一教堂,塞爾吉耶夫因而也成為俄羅斯的宗教中心。 


1608-1610年,聖三一教堂的建築群曾被用來對抗波蘭軍隊16個月。彼得大帝於1682年戰爭時期及1689年與其姐蘇菲亞爭奪政權期間,也曾經兩度在此藏匿。


1744年,整個教堂建築群改名為「聖三一修道院」,是俄羅斯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在歷史及文化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蘇聯統治期間,倡導無神論,聖三一修道院曾於1918-1946年間關閉將近30年。 


修道院牆高50公尺,整體建築型式屬於防禦性的城堡,為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及修道院規格形式,院內有神學院,還有一個成立於15世紀,專門教授寫作及繪畫,現被列為博物館的三聖學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