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Ethelbert)6世紀登基後,為了鞏固政權,法蘭克國王查瑞伯特(Charibert)求娶公主為妻,當時的公主伯(Bertha)還是個嬰兒。為埃塞爾伯特信奉薩克遜的原始宗教,對信奉基督教的法國國王查瑞伯特來說是個異教徒,查瑞伯特要求必須允許莎婚後繼續信仰基督教,做為結婚的條件,埃塞爾伯特立即應允。




(Bertha)到了結婚的年齡,父親已經逝世,在Liudhard主教陪同之下,前往肯特王國履行婚約,埃塞爾伯特國王將一座距都城有段距離,原由羅馬人建造的聖馬丁小教堂(St Martin’s Church)送給伯莎,做為珀莎私人的禮拜堂。




聖馬丁(St Martin)是羅馬教廷所封的聖人,約於320年出生在匈牙利南部的中產階級家庭,成長後的聖馬丁雖然聽說過基督教,但並未建立基督教的信仰。18歲時的他報名參加羅馬軍隊,因為戰功,迅速升任為軍團指揮官。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聖馬丁率領部隊經過亞眠(Amiens)的城門,一個冷得瑟瑟發抖乞丐向他乞討,請求施捨保暖的衣物,聖馬丁當下立即拔劍將自己穿著的大紅色斗篷割下一半,送給乞者。當晚睡覺時,聖馬丁做了一個夢,他夢到一位天使,穿著他送給乞丐的那半件斗蓬,向上帝報告說:「看!馬丁給了我這件斗篷。」




得到天啟的馬丁醒來後,很快就離開了軍隊,受洗為基督徒,進入修道院,師從聖西拉爾弗(St. Hilarv),取得傳教士的資格後,即奉派到各地傳播福音,表現優異的他在370時被選為主教。4011111日,聖馬丁80歲臨終時,最後向上帝祈禱說:「主啊,如果仍然有需要我的人,我不會退卻。」。死後,聖馬丁被教廷封為聖人,並將他死亡時的1111日 ,訂為聖馬丁節,以資紀念。




坎特伯瑞的聖馬丁教堂,有可能是羅馬人佔領期間建造完成的,由於教堂後院有一個墓地,這座教堂可能專門用來辦理追思儀典,建造完成之初可能奉獻給聖馬丁,因此才名為聖馬丁教堂。




聖奧古斯丁於597年抵達坎特伯瑞後,很快取得莎王后的支持與協助,並將傳教團的總部設在伯莎專用的聖馬丁教堂,從這個小小的教堂踏出在英國佈道傳教之路的第一步。




當時聖奧古斯丁與他帶領的傳教士,每天齊聚在聖馬丁教堂內吟詠的詩篇,祈禱,彌撒,講道,和執行洗禮,他們祈求上帝賜福,讓伯莎的丈夫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改信基督教,果不其然,埃塞爾伯特最後受洗成為基督徒




聖馬丁教堂是用羅馬磚和燧石建造而成,造型簡單小巧,為英格蘭最古老的教區教堂。做為聖奧古斯丁傳道的基礎地點,聖馬丁教堂在英國宗教史與羅馬教廷的佈道歷史上,有其不可磨滅的意義和價值,除經英國列為一級建築古蹟列入保護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8年將這座小教堂與坎特伯瑞大教堂、聖奧古斯丁修道院一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團員急於趕去劍橋大學玩耍,臨時決定刪除這個景點,沒去參觀,相片取自維基百科網頁創用CC授權(Creative
Commons)
的相片。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_Martin_church_Canterbury_rear.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