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人托馬斯˙貝克特(Saint Thomas à
Becket
)原是坎特伯雷副主教,因才幹出眾,坎特伯瑞大主教將其推薦給當時的國王亨利二世(King Henry
II)
。亨利二世於1155年任命貝克特為大法官總理大臣(Lord Chancellor),輔佐自己處理國事。




當時,英國教會聽命於羅馬教廷,並不完全受英王管制,亨利二世渴望擺脫教會的束縛,將英國教會控制在自己手裏。貝克特作為大法官對亨利二世極為順從和支持,他表現出的忠心贏得了亨利的極大信任和喜愛。經由亨利二世的舉薦,貝克特於1162成為坎特伯大主教




亨利二世原以為貝克特成為大主教會有利於他削弱英國教會的權力,沒想到貝克特當了主教之後,立場轉變,一切處事均以維護教會權益為優先,並開始加強教會的力量,由於宗教的神權和君權的衝突,雙方開始摩擦不斷。




亨利二世要將教會的司法權收回到自己手中,遭貝克特拒絕。1166年亨利二世頒佈《Constitutions of
Clarendon
(克拉倫登憲法),加強王權,賦予國王干預教會事務的權力,限制教皇在英國的權威。貝克特拒絕簽署該法律,被判蔑視王權罪和瀆職罪,逃往歐洲大陸,貝克特試圖說服教皇將亨利驅逐出教會,3年之後終獲教皇同意。




1170年亨利二世得知將被驅逐出教會時,讓步允許貝克特返回英國。同年,亨利二世把王位傳給兒子亨利三世,在亨利二世要求下,約克大主教、倫敦主教和索爾茲伯里主教為亨利三世舉行加冕儀式,為英王加冕原本是坎特伯瑞大主教的特權,三位主教的行為違反羅馬公教的規定,貝克特下令將這三名屬下驅逐出教會。




消息傳到生病的亨利二世那裏,亨利二世聽到之後,從病床上抬起頭來說了一句:「Will no one rid me of this turbulant priest(難道沒有一個人能幫我擺脫這個愛管閒事的神父)」,聽聞此言,國王的4個衛士怒氣沖沖連夜趕往坎特伯瑞,於1170 12月29日星期二闖進大教堂,東北翼部看到正在禱告的貝克特大主教,要求他去向國王請罪,遭到拒絕之後,向貝克特頭上連擊三劍,第三劍砍掉了貝克特頭顱的頂部,頓時腦漿迸流,魂歸天國。


 



托馬斯˙貝克特殉教處,現以刺刀作成的十字架為祭台。


 




歷史上共有4坎特伯瑞大主教被人謀殺,殉教的托馬斯˙貝克特是其中的第二位。教宗歷山三世1173將他封為聖人亨利二世1174身穿麻衣,赤足走到坎特伯瑞座堂,跪在貝克特墓前,自請贖罪,接受主教、修道院長和修士們的鞭笞。




傳說貝克特的遺骨擁有不可思議的治療力量,此後幾個世紀裏,難以計數的人絡繹不絕地從各處湧入坎特伯瑞,親吻貝克特的石棺,希望能藉以贖罪、升上天堂,或者治好身體的病痛。貝克特的墓前因為太多教徒跪拜而凹陷,坎特伯瑞也因此成為英國的「聖城」。


 



托馬斯˙貝克特石棺原放置處,現點燃一支蠟燭,供人憑弔。


 




朝聖的人如此之多,以至於從倫敦到坎特伯瑞的朝聖之路上新開了很多旅館客棧,旅館業也成了坎特伯瑞最興旺的生意。一年到頭從不停息的朝聖隊伍帶來了很多的故事,詩人喬叟加以整理,成就了英國文學的奠基之作《坎特伯瑞故事集》。




1509年登基繼位為英國國王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為了要與結髮妻子離婚,另娶安寶琳,而與羅馬教廷發生衝突,於1533年命議會通過法案脫離羅馬教廷,成立英國國教,將自己置於英國教會之上,自此以後,英國王權即高於神權。




亨利八世並下令拆毀英國各地的修道院,沒收修道院的土地將其分封給忠於自己的貴族。嚴格禁止偶像迷信、朝聖和聖徒之說,貝克特石棺上的黃金和珠寶因而被挖除上呈國王,貝克特的石棺被砸開毀損遺骨,坎特伯瑞的聖地光環自此消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