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瑞位於英國的東南角,瀕臨斯杜爾河(Great Stour)的河岸。英格蘭的東南部向來因其秀麗田園風光而有著「英格蘭花園」的美譽,而四季如春的小城坎特伯瑞(Canterbury)更是其中的代表。




1世紀羅馬人攻佔不列顛島,設置了行省,在距離歐洲大陸最近的英格蘭南部建立了多個羅馬式的城市,坎特伯瑞即是其中之一。曾擁有棋盤格式的街道、宏偉的大劇院、廣場、公共浴池和神廟等所有羅馬城市的建築特徵。




羅馬人佔領英格蘭400年後,因帝國衰落撤出了不列顛島,坎特伯瑞也被遺棄。後來入侵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不習慣居住在羅馬式的城市裏,乃將羅馬人修建的城市拆掉,只留下原來的城牆,然後在城牆之內建起了茅草屋,坎特伯瑞又倒退到部落的狀態,並將在隨後的日子裏遭遇到一次又一次的異族入侵。




羅馬教皇一世(Gregory)597年,指派羅馬聖安德列本篤會修道院院長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帶著40名修士赴英國坎特伯瑞傳教,,建立坎特伯瑞教區,設置大主教,以此為基地,把基督教傳播至全英國,開啟了宗教城市的文明和文化。



 




坎特伯瑞城區很小,13世紀建造的城牆和斯杜爾河所環繞的坎特伯瑞市內,保留了中世紀的城市格局,狹窄街道及其所連街的四通八達小巷子裡,眾多古建築與商店、酒吧和餐廳混雜在一起,在古樸魅力中展現了都市的活力,其中有1000多年歷史坎特伯瑞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是這個城市最顯著的地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