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池






 


看到今日康河(River Cam)幽靜的狀況,也許很難想像這條河流曾經負擔了繁重的商業功能, 1845年開通鐵路之前,康河中擁擠的船隻,常常造成航運的阻塞。20世紀早期,康河仍然是劍橋的水運交通要道。




因為徐志摩的一首詩「再別康橋」,而讓國人耳熟能詳的康河,河面只有45公尺 寬的,河道也不深,著名的「Punting on the River Cam (康河撐篙)」河段更不長,但因航行的河道是不開放給外界行走,名為後院(The Backs) 的沿岸河段,因此,撐篙成為來到劍橋大學的人,迫不急待想要嚐鮮的活動。




穿越劍橋大學的康河沿岸都是歷史悠久的古老學院,從南到北,依次是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克萊爾學院(Clare
College)
、三一學堂(Trinity Hall)、三一學院(Trinity
' College)、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及瑪德林學院(Magdalene
College)




從銀街橋(Silver
Street
Bridg)下的的磨坊池(Mill
Pool)
上船啟航沿河而行,平底船會首先經過建於1749年的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及王后學院。




接著建於1819年的國王橋(King's Bridge )迎面而來,右邊是國王學院的大草坪和國王學院禮拜堂。



國王橋



國王學院


 




穿越過建於1640劍橋最古老的克萊爾橋(Clare Bridg)兩旁護欄上的14顆圓石頭,名為「地球儀(globe)」,河岸上是克萊爾學院。


 



克萊爾橋


 




繼續前行,1960年建造的葛蘭特旅社橋(Garret Hostel Bridge)赫然在望,橋面的設計較陡,上坡騎乘腳踏車時較為費力,但下坡就輕鬆多了,因此劍橋大學生戲稱其為「高潮橋」(Orgasm Bridge )。河岸邊為三一學堂。


 



葛蘭特旅社橋(高潮橋)




三一學堂


 




平底船在水中無聲地划行,來到建於1764年的三一橋(Trinity Bridge),右邊的河岸上是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三一橋



三一學院




再往前走是建於1709年的廚房橋( Kitchen Bridge),這是康河上第二古老的橋樑,聖約翰學院就在右邊河岸上。


 



廚房橋 



聖約翰學院




然後最有名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出現在眼前,這座建於1831年的封閉式拱橋,形似威尼斯的嘆息橋。




平底橋在過了嘆息橋後掉頭,回轉銀街橋上岸,隨著平底船隨波盪划之際,兩岸絨毯般的草地上,濃密的林蔭裡,一棟棟別具風情的古建築,勾織出的美景,如詩如畫,一幅接一幅地在眼前緩緩飄過,令人心曠神怡,塵慮盡消。




為我們撐篙的帥哥船夫,能講幾句中文,他的哥哥曾經到新竹工作,這樣的一點點小小的牽繫,也讓我們憑添好多的親切感。帥哥邊撐篙邊導覽,簡單介紹穿過的8座康橋及康河兩岸的風景,我的英文聽力不行,再則又急著取景,一會兒錄影,一會兒照相,除了聽到聲音外,完全不知道他說了些甚麼,十足的聽而不聞,畢竟一心無法多用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