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眼





倫敦(London)最早是一個凱爾特人(Celts)的城鎮,羅馬人於西元50年左右在泰晤士河 (River Thame) 河畔建立了一個名為倫蒂尼恩(Londinium)的港口。羅馬帝國476年滅亡後,撒克遜人(Saxons)於又建立了一個名為倫敦維克(Lundenwic)的城鎮




910世紀時,倫敦維克逐漸向四週鄉村地區擴展,到了17世紀,倫敦已經成為大英帝國當時最大的都市。


 



 




1666年的倫敦大火毀壞了城內大部分建築,災後立即開始了10年間的重建,世界第二大的聖保羅大教堂就是在此段期間動工建造的。




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倫敦邁入了新的紀元,世界第一條地下鐵的開通,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鐵路,帶來了城市的繁榮,大批新建築使倫敦成為一個典型的維多利亞色彩的城市。


 



 




1801年到20世紀初,作為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因在其於政治、經濟、人文、文化、科技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持續性猛烈轟炸,大部分建築遭到破壞。戰後的重建未經統一規劃,使得倫敦今日的建築非常多樣化,反而形成的別具一格的特色。


 



泰唔士河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與附近的衛星城市構成了倫敦的都會區]和大倫敦區,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多元的種族71%為白人,11%為亞裔,10%為黑人後裔,其餘則為混血,是個非常多元化的都市。




紐約與倫敦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也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市內有許多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英國百大公司一半以上在倫敦設有總部,歐洲500大企業中的100多個公司的總部也都設在倫敦,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


 



 




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帶影響,倫敦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常充滿著潮濕的空氣,由於久遠以來都使用燃煤作為家庭燃料,而產生大量煙霧,由此享有「霧都」之名。19521259的由大氣污染使空氣中的硫酸化合物嚴重超出正常值,而引發公害,導致造成12000人死亡,這個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迫使政府於1956年推行《空氣清淨法案》,規定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品質已經獲得明顯改善




交通堵塞的情形在倫敦非常嚴重,為了降低市中心的交通量,2003年開始收取交通擁擠費,車輛必須付出每天8英鎊的費用,才能進入倫敦市中心的指定區域,然而看起來,交通擁擠的情況,似乎並沒有獲得紓解。


 



倫敦街頭掛著慶祝女王登基60週年紀念旗幟,交通嚴重堵塞。


 





做為英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文化中心,倫敦擁有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管弦樂團、皇家愛樂管弦樂團、愛樂管弦樂團以及BBC交響樂團等5個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還有舉世聞名的皇家大劇院、英國國家劇院和皇家節日廳,以及數十家劇院,藝文活動終年不絕,為倫敦的居民及觀光客帶來最精彩的文化饗宴。




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國家肖像館、泰德藝廊等珍貴的收藏,更為倫敦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這個城市方方面面都充滿了無窮的魅力,讓人無法不沉醉流連在它豐美的風貌之中。


 



泰唔士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