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主教座堂,坐落於英國倫敦市風格建築的代表,以其壯觀的圓形屋頂而聞名。




據傳基督教的聖保羅(St. Paul)在盧給特山(Ludgate Hill)被異教徒斬首,頭顱落地時反彈著跳了三下,頓時地面上湧出了三股清泉。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在聖保羅殉教處,用木頭建造了一座教堂,奉獻給聖保羅,並在三處清泉泉眼邊建造了修道院。羅馬皇帝奧瑙裏奧於395年擴建聖保羅教堂。




倫敦教區604年成立,當時即以聖保羅教堂做為主教座堂。675年聖保羅教堂毀於火災,685年在原地重新改建成石造教堂。




961年維京人入侵時,石造的聖保羅教堂毀於維京人之手。962年重建的第三座聖保羅教堂,在1087倫敦大火中與整個城市一同被燒毀,災後重建的第四座聖保羅教堂,在1315世紀,不斷進行修建美化的工程,珍貴的鑲嵌畫、壁畫與浮雕,使教堂成為藝術寶庫,在16世紀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落成,聖保羅教堂一直是羅馬公教最大的教堂。




1666年倫敦再度發生毀滅性的大火災之後,嗣由克里斯托夫˙瑞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負責重建,1675年採用希臘十字型為基本設計的教堂完工,圓頂高達110公尺,成為僅次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圓頂大教堂。


 



 




1823715,由於整修時的疏忽,描金的木造天花板意外起火,烈焰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幾乎完全吞噬了這座輝煌的教堂,只留下正門的一部分、大廳的凱旋拱門和十字耳堂及廓庭花園。




由於難以負擔依原教堂結構和規模重建的巨額費用,英國聖公會不得不向全世界發出了集資的邀請,並立即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支援,除了提供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之外,埃及總督贈送了雪花石圓柱和鑲片,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贈送了大批孔雀石,後來被雕成大殿內的祭壇。修建工程耗費了一個世紀,最後在大殿內100根大理石圓柱完工時,聖保羅大教堂終於全部竣工。




重建的聖保羅大教堂規模宏大莊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歷經194010月1019414月17兩度猛烈的轟炸,幸運地保存下來。




正門高大的圓柱圍成半圓形的門廊,庭院的中央聳立著一尊聖保羅的雕像。




中殿巨大的空間內100根高聳的圓柱柱頭精雕著花葉圖紋,設在聖保羅的陵墓上方的祭壇,頂端是一個13世紀製作的華蓋,由於上方凱旋拱門的保護,沒有被當年的大火吞蝕。




圓頂下的詩班席華麗莊嚴,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增添了莊嚴凝肅的氣氛。鑲在窗框上的是來自埃及的雪花石。牆壁上系列的小圓框裡安置了265尊羅馬教皇的肖像。




在圓頂四周產生回音的「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使輕微耳語也可以傳送得清楚,因而得名,由這裡往上爬可到達塔頂,鳥瞰整個倫敦市區的風光。


 



 




大殿右邊的門外是建於13世紀的廊柱花園,為瓦薩萊多設計的傑作,也是現存的13世紀最典型的建築與裝飾相結合的作品,在1823年火災中幸運地未遭遇火神的青睞。




長廊兩邊或光滑的,或扭曲互繞的彩色大理石圓柱,托著上方的拱頂,呈現出阿拉伯科斯馬特斯風格。廊內陳列著許多浮雕碎片和不完整的雕塑,都是歷年火災中留存的古物。




花園中央有座小噴泉,池底靜靜地躺著幾枚硬幣,不時有人彎腰捧起池中的聖水澆濕前額,劃著十字衷誠地祈禱。




聖保羅大教堂是英國王室的婚禮教堂,當年查爾斯王子戴安娜王妃的婚禮,就是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的。




由於英國交通堵塞得非常嚴重,我們七拐八繞地到達了聖保羅大教堂,已經用掉了預留的遊覽時間,為了不影響接續的行程,只能在外面稍作停留,無緣進入這個世界第二大的教堂內部參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