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梵名 Grdhrakūta,巴利名 Gijjha-kūta),又作耆闍崛山、耆闍多山、崛山。意譯作靈鷲山、鷲頭、靈山,簡稱靈山或鷲峰。位於中印度摩羯陀國首都王舍城之東北側,地處恆河平原,周圍都是平地,惟有此山以及附近幾座小山挺拔而立,為著名的佛陀說法聖地。

靈鷲山山名之由來,《大智度論》卷3曾有2種說法,一說為山頂似鷲,王舍城人見其似鷲,故共傳言鷲頭山;另一說王舍城南屍陀林中有死屍,諸鷲常來噉食,食畢即還山頭,時人遂名鷲頭山。

靈鷲山為王舍城5山中最高大者,園林清淨,聖人多居此處。釋迦牟尼佛曾在此開示佛法,包括《妙法蓮華經》(故法華會又叫靈山會)、《楞嚴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大品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以及一部份《阿含經》。

《大智度論》解析經典記載「佛陀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有下列幾個原因:

1. 靈鷲山精舍近城,而山難上,乞食方便,又少雜人。

2. 此山是福德吉處,諸聖人喜住處。

3. 此山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住處。

4. 此山是清淨鮮潔處。

5. 此山是清淨有福德閒靜處、十方諸菩薩讚嘆恭敬處、大力眾神守護供養恭敬處。

6. 此山是大菩薩常來見釋迦牟尼佛禮拜恭敬聽法處。

 叛教的提婆達多(Devadatta),有一次躲在靈鷲山中的某處,趁佛陀不注意時丟下大石,砸傷了佛足。除了提婆達多投石擊佛處外,靈鷲山還有多處佛教古蹟,包括佛陀入定的香室(Saptaparni Cave),舍利弗、目揵連、大迦葉、阿難陀等諸尊者修行的石窟、阿難陀遭受魔王嬈亂之處。

 唐三藏玄奘大師也曾在靈鷲山閉關過1年,高僧法顯、義淨都先後前往這裡參拜和居住過,並做過詳細記錄。

 《大唐西域記》卷9記載︰「城東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羅矩吒山。接北山之陽,孤摽特起,既棲鷲鳥,又類高台,空翠相映,濃淡分色,如來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廣說妙法。

 頻毗娑羅王為聞法故,興發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編石為階,廣十餘步,長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謂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進;一謂退凡,即簡凡夫不令同往。

 其山頂則東西長、南北狹,臨崖西埵有磚精舍,高廣奇制,東闢其戶,如來在昔多居說法,今作說法之像,量等如來之身。」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04.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03.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05.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08.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07.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11.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說法台13.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01.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03.jpg

AA2018-0310-01-王舍城-04-靈鷲山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