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Liverpool)英國第二大貿易港是英國第五大城市(前四者為大倫敦市伯明罕格拉斯哥曼徹斯特)文創產業為利物浦帶來新的契機,港口發展的歷史已成為城市文化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荒廢多年的愛伯特碼頭,經過整修煥然一新,5座巨大的碼頭倉庫被開發成了攝影棚、博物館、餐館、書廊和商店,船塢被用來停靠遊艇。




渥克美術館及泰德藝廊有不少珍藏外,海事博物館、生活博物館和披頭四樂團紀念館 (甲殼蟲樂團紀念館)則因與搖滾樂世界的緊密相連而格外受到歡迎。法克特文化中心建在房屋密集的市區,前衛的現代設計與現代化的影視、錄音和數位設計功能相得益彰。




利物浦也是體育運動之城,是最著名的安特裏國家大賽的舉辦地。英國兩支超級球隊利物浦足球俱樂部(Liverpool Football Club)、埃弗頓足球俱樂部(Everton Football Club)享譽全世界。




利物浦這個海港城市,擁有許多珍貴的航海遺產,這些不同世代所留下的文化資源也都反映在城市裡的每個角落,包括了各種基於航海作業所需的各型船塢、運輸設施、廠房與商業建築等等,這也造就了利物浦擁有除了倫敦以外全英國第一級(Grade I)、第二級(Grade II)與第三級Grade)歷史建築數量最多的城市。




英國將利物浦歷史中心內分為利物浦碼頭區的舊碼頭(The Pier Head)Albert Dock and Wapping Dock、杜克街(Duke Street)一帶喬治亞時代晚期的倉庫和商人宅第(The Stanley
Dock Conservation Area)
、戴爾大街(Dale Street)和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之間19世紀的交易所、銀行等商業區域、威廉布朗街涵蓋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聖喬治大廳(St George's Hall)等古建築的文化場域(The William
Brown Street Cultural Quarter)
,下杜克街(Lower Duke Street)6大區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保存區範圍約有136公頃 ,緩衝區高達約750.5公頃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這個靠著海上貿易興起的城市以「利物浦:海上貿易城市」(LiverpoolMaritime Mercantile City)為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利物浦的六大區域見證了1819世紀大英帝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上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承載了大量的移民人口,從北歐到美洲的奴隸和移民者,直到1807年美國黑奴制度廢除為止。此外,無論是在現代碼頭技術、運輸系統或是港埠管理、文化融合等等的發展上都展現出先行者的角色。」。




200364歐盟宣佈由利物浦獲選為「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這是繼1982年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並獲選為1986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後,全世界第二個同時兼具這兩種榮耀的城市。




利物浦的建築風格相當多樣化,從16世紀都鐸風格,一直到當代建築。大部分建築興建於18世紀晚期以後大英帝國鼎盛時期。利物浦市內共有超過2,500座建築經登錄為受保護建築物,其中27座為第一級,85座為第二級,數量僅次於倫敦;喬治式建築的數量在英國僅次於巴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