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河(River Avon)又譯埃文河、艾芬河,長120公里(75英哩),發源於英格蘭格洛斯特郡南格洛斯特奇平索德伯里(Chipping Sodbury),流經威爾特郡,在布里斯托埃文茅斯的河口與塞文河(River Severn )匯合,注入愛爾蘭海。


雅芳河是格洛斯特郡與薩默塞特郡的傳統分界線,通過水閘可行小舟,1810年時一度可經由肯尼特-雅芳運河(Kennet-Avon Canal)通往泰晤士河和倫敦,現在恢復的水道可以航行遊船。為了區別同名河流,此河又稱「下雅芳河」或「布里斯托雅芳河」,將巴斯(Bath)分隔為老城和新城兩個區域,夏季乘船遊覽雅芳河,沿途丘陵河谷綿延不絕,紅瓦青舍點綴其間,可盡攬英格蘭的田園風光。


 



 


坐落在雅芳河河畔的Bathwick小村莊與巴斯隔河相對,威廉˙普爾特尼(William Pulteney) 於18世紀中期取得該小村莊的所有權,計畫將其建成巴斯古城郊區的衛星城市,因此委託新古典主義大師羅伯特˙亞與其弟詹姆斯˙亞當兩人共同設計建造跨越雅芳河的橋樑,然而未及開工,威廉˙普爾特尼即與世長辭。


威廉˙普爾特尼的遺孀法蘭西絲˙普爾特尼在1767年繼承了Bathwick小村莊的遺產,承襲其夫的遺志,於1769-1773年出資建造橋樑,完成後即以其夫普爾特尼的姓氏為橋樑命名。


 



 


1792年普爾特尼橋(Pulteney Bridge)完工後不滿20年,即因擴建橋上的商店而破壞了原來典雅的外觀。1799-1800年橋的北側被洪水沖毀,由普爾特尼家族的建築師師John Pinch予以重建,其設計遠不及原始的設計宏偉。


19世紀橋上的店家擅自改變窗戶,或在河中伸出懸臂,橋景遭到更嚴重的破壞。1903年為了拓寬道路而把南側西端的涼亭拆除。1936年,普爾特尼橋被列入國家古蹟。 1951年在完善的規劃執行下,修復原來的外觀。1975年再度進行復建工程。


普爾特尼橋是三孔式拱橋,以威尼斯里奧多橋未被採用的最初設計為藍本,係世界上在整座橋兩側開設商店的4座橋樑之一,橋上的街道稱為橋街(Bridge St.),商店包括花店,老地圖店,果汁吧等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