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的人們究竟用什麼方法建造了巨石陣呢?在沒有起重設備的條件下,古人又是如何準確地將橫樑放到石柱頂部呢?


1. 土屯法


專家們認為,架置石塊橫樑很可能用的是「土屯法」,利用斜面原理,用很多的土堆成一個有斜坡的小山,山的高度是這個石塊需要放置的高度,然後從斜坡上把石頭拉上去後,再利用撬桿將石柱安放在原來的定位點上,石柱就定位之後,再把泥土挖掉。


2. 朱利安的「滑輪吊升」


英國的考古學家朱立安在1998年夏天,曾經用「滑輪吊升」的方法試驗複製巨石搭建的過程。經過幾年的研究和考察,朱立安決定用最古老的建築方法重新運送和豎立一塊長8公尺,重40噸的複製巨石,和他的實驗小組,把滾木放在一段木軌上,並在軌上塗上了油脂,朱利安相信古人有能力設計出這種軌道,而油脂是為了減少摩擦。


他們先挖了一個2.4公尺深的土坑,並將巨石的中心放在土坑邊緣的上方,朱用壓蹺蹺板的方式,把巨石拖入事先挖好的坑中。然而由於巨石太重,無法徹底使它垂直,他們採用了一個A字形支架,因為A字形支架比門形支架更為穩固,試驗的結果樹起了第一塊巨石。緊接著實驗小組又用同樣的方法立起了第二塊巨石



這個實驗總共動用了130多名志願者參與。


3. 王金甲的「墊升法」


來自大陸遼寧阜新的退休工人王金甲2006年宣佈,他找到了巨石如何架起的關鍵因素,他說「只需兩人,三個小時就能架起巨石。」。


王金甲覺得朱利安的辦法並不實用,當時不可能動用這麼多人力。王金甲認為古人類是用「天平的原理及重力差的方法」將巨石用木板墊升到所需高度。


主要過程是先將巨石立好後,將準備運上去的橫石放在與立石1公尺左右的距離,在橫石的下面一側挖一個小坑,再在橫石的下面接近中間的位置與立石垂直的方向放入一個板木,橫石就會一頭挨地,一頭翹起,然後壓下翹起的一端,再將一個板木放在巨石下。



就這樣一直在巨石下面放入板木,板木達到立石的頂端後,將板木的方向由原來的垂直方向改為水平方向,再向上墊升約半公尺,將橫石順著垂直的板木滑向立石,完成整個墊石過程。


王金甲說他家曾兩次在平房大院的門樓加橫樑,他就是採用「墊升法」,一個人將重約一噸的混凝土石板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放到門樓上的。


一些人士認為王金甲的這個方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這究竟是不是古人修建巨石陣的方法,仍然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