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舍利塔紀念園很寬廣,有阿難舍利塔及各處大大小小佛塔的基石遺蹟。阿難舍利塔後方豎立著阿育王的石柱,上方站立著石獅像。園內還有已經乾涸的獼猴池遺跡。

佛陀涅槃前在此地的大林精舍廣閣講堂,最後1次對弟子信眾講經說法,精舍現在已經完全湮滅。

阿難陀尊者在佛陀涅槃後,與大迦葉合作於七葉窟結集經典;並在大迦葉前往雞足山隱居,等候未來彌勒佛降世,傳承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後,承接大迦葉的衣法,成為佛陀僧團第3代的住持者,持續弘法,導誘後學。

尊者120歲時在摩揭陀國遇見1位小沙彌唸誦:「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時得覩見之。」

阿難陀尊者告訴小沙彌:「此非佛偈。當云: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小沙彌跟其師父說明這個情形,師父說:「阿難!老朽。言不可信。」

阿難陀尊者後來還是常常聽到這個小沙彌唸誦錯誤的偈句,即自思惟,眾生性剛強難調伏,昔日同修的師兄弟都已經入滅,僅剩他在人間,既無法教化新進,又無力維繫佛法的純正,於世無益,宜入涅槃,於是啟程離開摩揭陀國,想度過恆河回到吠舍離準備自行入滅。

摩揭陀國王阿闍世王曾與阿難陀尊者有約,讓國王見證尊者的涅槃。阿難陀於是先去拜訪阿闍世王時,國王在睡覺未能見到,乃留下口信往吠舍離走去。

沒想到離車族人與摩揭陀國的重兵,得到尊者行將涅槃的訊息,都想得到他的舍利,雙方為了搶奪阿難陀尊者的舍利,分列恒河兩岸對峙,準備爭戰。

尊者本人是佛陀入滅八王分舍利的見證者,當年離車族作為8王之一,為分得的佛舍利所建之塔就在不遠處。他深知戰爭對於人民造成的傷害太大了,現在兩個國家為了他而陳兵恆河兩岸,戰爭一觸即發。

為解開此結,阿難陀尊者乘船行至恆河中游,飛身騰空,現18大神變,入火光三昧,自焚其身,在空中火化,舍利從空中一分為四,1份與帝釋天主釋提桓因,1份與娑伽龍王(Sāgara)1份與毘舍離子(吠舍離)1份與摩竭陀國阿闍世王。

留在人間的舍利落在恒河兩岸,避免了一場無謂的戰爭。兩國軍隊悲傷嚎哭,各自帶回自己所處岸邊落下的舍利回去,起塔供養舍利。阿難舍利塔就是離車族人為供奉阿難陀舍利而建造的。

阿難舍利塔的周邊,是一些大大小小小的磚石基座,都是高僧圓寂或信眾還願建造的塔,所留存下來的遺跡。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12.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難舍利塔07.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難舍利塔06.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21.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2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印度朝聖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