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陀(Ānanda),又稱阿難,意譯為歡喜、慶喜、無染,係釋迦牟尼佛之叔白飯王次子,少時隨佛陀出家,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多聞第一。阿難陀出家後,曾經要求他沒聽過的經,佛陀全部都要重覆為他講一遍。

佛陀所講的經法,阿難陀聽聞即能憶持不忘,佛陀稱讚他:「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礙,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今天我們讀誦的佛經是大迦葉尊者在七葉窟第1次佛經集結時,由阿難陀尊者一一背誦出來的。佛經開篇首句「如是我聞」中的「我」就是阿難陀,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當初我阿難是聽聞佛陀這樣說的。

佛陀55歲時,佛陀的弟子們推舉年輕的阿難做佛陀的侍者,阿難陀尊著當時跟釋迦牟尼佛提了幾個條件:

1. 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我不要穿。

2. 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我不侍奉前往。

3. 不該見佛的時候我不去見。

佛陀答應了這些條件後,跟大眾說阿難陀尊者提出這3個條件是為了避嫌,怕別人說他為了衣食才作佛的侍者。阿難一直侍奉佛25年,直至佛入涅槃。

有人問佛陀,阿難陀過去生跟佛陀有什麼因緣﹖為什麼他記憶力這麼好﹖

佛陀說過去這個無量劫以前有一位佛陀規定他的1個小沙彌弟子,每除了背經書之外,還要出去托缽。

小沙彌出去托缽,就沒有時間背經書,背不出經書就要受罰。如果顧著背經書,沒有時間去托缽,就沒有飯吃。有回小沙彌托缽時越想越難過,拿著缽在街上大哭,被1個員外看到了,問小沙彌說,小師父你在哭什麼呢﹖

小沙彌回答他說,我師父叫要背經書每天要考試,又規定我要去化緣,可是我的時間不夠,忙不過來。不化緣沒飯吃,考試通不過要被罰。

員外跟他說,沒關係的,你以後直接拿缽來這邊裝飯菜,之後趕快回去背經書。

這個員外就是阿難陀尊者的前世,小沙彌則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因為員外長期供養小沙彌,讓他去讀經。這樣的因緣,讓小沙彌後世成佛後,所講的經典,身為員外後世的阿難陀尊者統統都能夠很清楚地記起來。

文殊師利菩薩有一首讚美阿難陀尊者的偈:「相如秋滿月,眼似淨蓮華,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 何03.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 全體03.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03.jpg

AA2018-0309-02-吠舍離-01-阿育王石柱及阿難舍利塔1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