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那封城堡(Caernarfon Castle)坐落在威爾斯最高峰斯諾多尼亞(Snowdonia Mountain)和安格西島之間梅奈海峽(Menai
Strait
)南端的利恩半島北側,瀕臨塞昂特河(River Seiont),扼守奈海峽西邊通往威爾斯的通道。




4世紀以前,羅馬人即在現今卡納封小鎮的附近的塞昂特河畔,建造了第一批防禦工事,名為「塞貢提烏姆(Segontium)」的要塞,塞昂河的航運恰好可以為要塞提供補給。當羅馬人在4世紀末撤離之際,威爾斯部落在當地組成了圭內斯王國,「塞貢蒂烏姆」要塞威爾斯語是「y gaer yn Arfon」,後來轉化為「Caernarfon」的地名。




依據1086年文獻資料,諾曼第公爵征服英格蘭後,征服者(William the Conqueror)將目標轉向威爾斯,此時整個威爾斯北部由諾曼人羅德蘭的羅伯特(Robert of Rhuddlan)統治。1088年羅伯特被威爾斯人刺殺,其堂兄弟契斯特伯爵休˙德阿夫朗什(the Earl of Chester, Hugh d'Avranches)在北威爾斯地區陸續建造了三座城堡,來彰顯諾曼人對威爾斯北部的控制,卡納封城堡即為其中之一。




早期的卡納封城堡是一座城廓式的木造要塞,建在一個半島的土崗上,由木和土堤防護,四周環繞塞昂特河與梅奈海峽,可能有一座名為的木造的高塔(Keep)




1115年威爾斯人(Welsh)重新奪回圭內斯,卡那封城堡由威爾斯人控制。1267年勢力漸漸增強的盧維林(Llywelyn the Great)自封為威爾斯親王。




由於盧維林拒絕臣服於英國,英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1277年率軍攻打威爾斯,盧維林戰敗投降。5年後盧維林趁愛德華一世去蘇格蘭的機會,再度叛變,愛德華再次進攻威爾斯,透過海陸夾擊和長期圍困,英國軍隊於128212月攻入威爾斯,殺死盧維林。




為了展現英格蘭的力量,鎮壓威爾斯人,愛德華一世1283年飭令軍事工程師聖喬治的詹姆斯(James of
Saint George
)建造卡納封的城牆。1284年的豁免賦稅法允許在卡納封建立一個市場,把當地經濟生活完全置於來自英格蘭的新主人控制之下,並將著英格蘭移民遷居城牆內,威爾斯居民則遷往城牆之外居住。



 




接著在原來舊城堡的基地上建造石造新城堡,並將原有的舊堡壘併入整建亦即在城堡之外,卡納封城牆以內的地區,是一個完全由英格蘭移民住居軍事村鎮,防備一旦威爾斯人發生動亂,英格蘭移民可隨時組成民兵護衛城堡。




1294年威爾斯人馬多克˙阿普˙盧維林(Madog
ap Llywelyn)
叛變,自封為威爾斯親王,卡納封城堡與附近的村鎮落入叛軍之手,遭到洗劫,翌年又被英格蘭重新奪回。




在愛德華一世的時代,卡納封城堡與其附屬軍事村鎮是威爾斯的政治中心。卡納封城堡從開工到1330年竣工,共花費20,00025,000英鎊。外觀上城堡相當完整,但室內建築卻未能保存下來,甚至許多原始的建設計劃從未啟動進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典英倫
    全站熱搜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