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輔羅斯公國的聖蘇菲亞教堂的圓頂仿自君士坦丁堡聖蘇菲亞大教堂


■初民多神教未見宗教建築


俄羅斯民族早期居住在森林周圍,就地取材搭建居所,傳統建築是以木造為主,接榫、栓合等方式搭建為避免房屋被積雪壓垮,屋頂一定採用陡峭的斜頂。再從簡單的屋舍增建兩側的翼廊,附屬建物不斷增加,房屋的外觀也漸漸繁複。


宗教信仰為自然崇拜及祖先崇拜,目前尚未發現任何此階段的宗教建築,或因6世紀至9世紀時間短暫致未形成大規模宗教建築,或因原有的木造宗教建築毀壞未能留存。


■拜占廷風格


988年基輔羅斯公國的弗拉蒂米爾大公,以希臘正教(東正教)之基督教為國教,受拜占庭影響,開始建造石材的公共建築,並將傳統的木造建築技術使用在石造建築之上。


拜占庭建築的特徵為有圓頂的方形高闊屋宇,在俄羅斯建造教堂時被大量採用,形成以主建築結構搭配半圓形屋頂的東正教教堂的標準形式。1037年建造的基輔蘇菲亞大教堂(Sofijskij sobor),完全模仿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的聖蘇菲亞大教堂,共有13個圓頂。


■洋蔥頂造型


教堂屋頂的數量逐漸減少,為彰顯上帝的崇高與偉大,乃將原來扁圓的屋頂,往上拉長並拉出一個尖端,以示上帝為唯一的,處於最頂端位置的神衹,而發展出洋蔥型的造型。


最早採用洋蔥頂的教堂是諾夫格德(Novgorod)的蘇菲亞大教堂,此後即被大型宗教建築廣泛採用,成為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主流形式。


■平民風格


基輔羅斯公國1132年分裂而日漸衰退,東北方的弗拉蒂米爾-蘇茲達爾公國興起,宗教建築漸漸擺脫拜占庭的形式,下半部結構縮小,但其正立方體的主建築物形式,仍維持了拜占庭建築的比例和特質。


由於貿易的發展,社會經濟狀況改變,商人崛起,民間開始集資興建教堂,因受資金所限,通常建造小型的教堂,裝飾也趨向平民化。


小巧可愛的涅爾利河聖母祈禱教堂(tserkov Pokrova na Nerli)是見證此種變化的代表,這所坐落在弗拉蒂米爾郊區,於1165年建造的教堂的立面緊守拜占廷教堂的制示比例,均分為三等份,代表聖父、聖子、聖靈,高聳的塔樓則象徵三位一體至高無上唯一的上帝。外牆則融入俄羅斯的本土風格,以木造建築的雕刻手法,在石頭上刻出俄羅斯民間流傳的花、草、鳥、獸等來點綴牆面,與羅馬教堂的浮雕圖案著重宗教意義,明顯不同,巧妙的將俄羅斯的民族特質與拜占廷的嚴肅端穆融合在一起,為俄羅斯的宗教建築注入新的生命。


教堂的浮雕在採用俄羅斯民間流行的圖案後,開啟了更大的空間,地方上多神教的偶像圖紋也開始在教堂的浮雕中出現,與基督教聖徒並列,大膽挑戰禁止崇拜偶像的禁忌,顯示俄羅斯的宗教建築擺脫拜占廷的束縛,走出自我的風格,弗拉蒂米爾城中心建於1197年的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大教堂(Dmitrievskij sobor,建)的外牆上豐富的圖案是此種現象的指標。


■斜頂創新造型


1480年俄羅斯脫離蒙古韃靼的統治,這個時期的教堂開始採用俄羅斯傳統木造建築的型式,傾斜的屋頂被教堂採用,利用向上攀升的線條表彰著對上帝的尊崇,完全擺脫拜占廷的色彩,開展出嶄新的教堂風格。


典型的代表是1532年建造,坐落在莫斯科郊區的科洛緬斯科伊(Kolomenskoye)的基督升天教堂(Tserkov Vosneseniya / Church of the Ascension,)。


■古今融合風格


紅場上1555-1561年間建造的聖巴索教堂/聖瓦西里教堂(Cathedral of St.Basil / Vasiliya Blzhennovo)是沙皇伊凡四世為紀念征服喀山汗國所建造,兼具宗教意義及政治意義。這座教堂由16世紀的俄羅斯工匠設計,9座相連接的塔樓組成主結構,主塔樓在中間,外面環饒8座塔樓,藉以紀念與喀山汗國的8天血戰。屋頂的高度分為三個等級,營造出多層次的空間感,也象徵俄羅斯各地大大小小的民族ㄧ致擁立位居中央地位的沙皇。9座塔樓的屋頂分別把古典的洋蔥頂和較晚期發展的斜頂加以組合,再利用馬賽克拼貼技術,將傳統木造建築的彫刻紋飾重新整合,創作出繁複華麗的圖紋。


整體而言,這座色彩炫麗,造型突出的教堂,將俄羅斯古今教堂不同的特色融合在一起的特殊設計,反映出俄羅斯多元民族融合的特性,以及隱藏在厚重嚴肅外貌下的活潑歡樂的本質,不論在藝術形式或思想內涵上都是令人驚嘆的作品,也是俄羅斯宗教建築中絕無僅有的代表作。此後許多教堂建築也紛紛採用斜頂與洋蔥式屋頂混合的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dy Ho 的頭像
    Sandy Ho

    tsan0717的部落格

    Sand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